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快讯
国内冷链物流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2-08-29   发布者:

1661755810546979.jpg

(一)冷链物流发展背景

1.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推动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渐升级,食品安全、鲜活农产品供应逐渐成为居民生活关注热点,冷链产业的发展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降低物流损耗和社会资源浪费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以生鲜商品为例,目前行业平均腐损率达到10%~20%,而运用冷链物流直配的企业可以将腐损率降低到3%~5%。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8年全国冷库总量将达到5238万吨(折合1.3亿立方米),新增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截止2018年三季度,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6.42万辆,新增冷藏车2.4万辆,同比增长33%,增幅显著。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新开通铁路冷链线路近20条,铁路冷链运量超过160万吨,极大丰富了运输手段,降低了冷链成本。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1.887亿吨,比上年增长4120万吨,同比增长27.9%。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28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亿元,同比增幅13.2%,可见冷链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巨大。

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改变社会结构及消费格局,对冷链产品需求不断提升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56.10%,较1980年的19.40%增长了36.7个百分点,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根据统计结果,目前我国城镇人口饮食结构中易腐食品比例约为62%,而农村人口饮食结构中易腐食品比例约为37%,主要由于城镇人口的肉类、水产消费量远高于农村人口,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食品消费结构也不断随之进行调整,易腐食品的比重不断增大。

1980-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增长




1661755654362119.png


(二)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据《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到2.33亿吨,比上年增长4439万吨,同比增长23.52%。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28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亿元,同比增幅13.2%。

1、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水平进一步提升,2019年全国冷库总量将达到6052.5万吨(折合1.51亿立方米),新增库容814.5万吨,同比增长15.55%。2019年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21.47万辆,较上年增长3.47万辆,同比增长19.28%。2019年1—4月冷藏车销量呈快速上升态势,“运猪”改“运肉”导致肉挂车市场销量上升是主要原因。。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新开通铁路冷链线路近20条,铁路冷链运量超过160万吨,极大丰富了运输手段,降低了冷链成本。

2、多领域政策涉及冷链凸显产业价值。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8部门出台《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7〕84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国办发〔2018〕91号)和《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等多个政策文件中提及冷链,“冷链物流”渗透到越来越多领域的政策规划里面。

这表明,冷链物流作为保障食品和民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深度融入各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中,整个冷链产业的价值和地位愈发凸显。

3、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更加完善。2018年中物联冷链委新申报《食品冷链物流温度控制要求》等两项国家标准,开展《生鲜宅配作业规范》《冷库能效设施评估指标》等四项标准制订,此外还参与了《冷链货物空陆联运通用要求》等多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由中物联冷链委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食品冷链卫生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2018年已完成实地调研工作,同时组织多次研讨会,对标准内容进行反复修改,即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以上这些标准的出台实施,将会助力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4、出现全国性服务能力的冷链企业。随着生鲜电商、新零售、新餐饮等业态的涌现,全国性连锁超市、便利店的扩大,客户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辐射半径、物流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的需求催生出像荣庆物流、顺丰冷运、京东物流、苏宁物流、安鲜达物流等一批具备全国性服务能力的冷链物流企业,通过布局全国性冷库节点,拓展中小城市运输网络,延伸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统一全链条服务标准等,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青睐。其中荣庆物流通过在上海、北京、广州、苏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等物流枢纽建有先进的仓储设施,在全国拥有总计100万余平方米普、冷、化仓储资源,自有运输车辆1500余台,通过自有运力平台可调动社会车辆资源60000余台,达到其布局全国的目的。

(三)冷链物流发展特点

中国冷链物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企业自建冷链物流体系逐步走向第三方服务。过去很长时间,企业自建物流往往服务于内部业务体系,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体量的增大,很多企业的内部物流部门被剥离出来成为单独企业,内外服务比例开始倾斜。比如原来的双汇物流、领鲜物流和新兴的京东物流、安鲜达物流等都是如此。

2、流通渠道变革导致冷链企业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在发生转变。移动互联网+零售、餐饮、衍生出多元化、全渠道的流通模式和消费场景,比如生鲜电商、零售O2O、餐饮外卖等。这也给冷链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服务的客户更加多样,挑战在于传统的服务方式不能满足新需求。

3、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甲方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优化。以零售企业为例,随着租金、人工、物流费用的上涨,企业开始在供应链管理上寻求破解之道,而自建冷链DC(配送中心)就是其中的妙招。以前由厂家或者经销商直接送货给各地门店,现在则需要将货物送到DC,再统一配送到门店,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这种由供应商支配门店的方式,开始向零售企业主导的配送中心模式转变,比如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都开始尝试。

4、行业竞争加剧企业抱团发展。“抱团合作”是2018年冷链圈内的“热词”,为什么要抱团?一方面因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客户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客户从单一的服务需求上升到全面的需求,从区域的需求发展到全国性的需求。像海航冷链产业基金、新希望冷链物流板块等,都是抱团发展方面的实践者。

5、传统物流大鳄跨界冷链物流市场。近几年,顺丰、中通、中国邮政、中远等相继进入冷链物流市场,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各地铁路局更是开通多条线路的冷链班列,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传统物流企业分羹冷链市场,他们有庞大的基础网路和设施,有雄厚的资金、大量的人才,必将对今后的冷链物流市场格局产生影响。

6、自贸区和跨境电商带动冷链新业务增长。上海、福州、广州、天津自贸区的食品贸易业务日益增多,很多冷链企业和设施已经在自贸区建立并运营,比如洋山港冷链交易中心、福建马尾电子报税冷链库,有的甚至已布局冷链海外仓,以便在跨境冷链业务中占得先机。而继杭州之后,国务院于2016年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郑州市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给冷链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会,大连港、郑州机场等也已经率先开展冷链布局。

7、与冷链相关的平台型企业陆续出现。随着冷链行业向精细化、细分化方面不断发展,平台型企业的价值越来越凸显,一类是物流平台型企业,一类是信息流平台企业、一类是商流平台型企业。它们利用各自掌握的核心平台价值,正在影响和改变现有的冷链模式。

8、零担、宅配业务成为冷链市场强力增长点。冷链零担的爆发,主要取决于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餐饮、零售品牌在全国门店的扩张。据调研统计,2018年冷链零担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冷链宅配市场也成为很多企业新的增长源,像京东、易果等都在发力布局冷链“最后一公里”。

(四)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社会仍将保持稳定较快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是食品冷链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也是根本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紧张,必然要求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向规模化、集约化、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使食品冷链成为迫切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冷链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有巨大差距,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全国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推进,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观念不断提高,冷链食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尽管我国冷链物流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由2009年的5%、15%、23%分别提高到22%、34%、41%,但与国外95%~100%的先进水平相比还相差好几个数量级,这是未来我国冷链物流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城市人口增加是冷链物流需求增长的主要源泉

2、优化行业布局,协调区域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不均衡,东西部之间、主产地和主销地之间冷链设施、冷链企业数量和服务水平相差较大。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京津冀经济圈等多项国家战略,促进形成东西部联结、南北方贯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全国范围内大流通、大物流格局的形成。冷链物流行业投资大、资金回收慢,要更加注重战略规划,根据当地资源情况、交通条件、消费需求,做好市场调查和前期策划,合理确定项目规模。根据土地状况和经营模式,合理选择冷库型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注重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以及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络建设,打造完整的食品冷链流通体系。

农业发展模式变化


1661755690204820.jpg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蓬勃发展

冷链物流对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资金投入、操作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具有进入门槛高的特点,所以,一般的企业很难进入冷链物流领域。当企业需要冷链物流服务时,往往会考虑将其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方和需方的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它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完整、优质的冷链物流服务,满足客户企业多方面的物流需求,更经济、高效地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服务。因此,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远发展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的盈利模式及盈利点

盈利模式盈利点
仓储运输模式为客户提供单纯的存储服务以及最简单的装卸服务
物流服务延伸模式为客户提供增值物流服务,在现有基础上向两端延伸,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
定制式物流服务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在外包过程中,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
管理输出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管理服务的模式。

4、冷链产业向上下游不断延伸

在市场前景看好、各级政策驱动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冷链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升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将逐步趋于稳定,冷链设施建设速度将从近几年的高速增长逐步回归稳定增长。发展重点将从冷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中心环节的冷链设施建设向前端产后预冷、加工、冷藏和后端配送、零售、消费等环节延伸,从单纯的冷库仓储和冷链交易向中央厨房、城市配送及以冷链物流为核心功能的产业集群延伸,从硬件设施建设为主向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信息化提升、社会化服务、加强政府监管和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多方面多领域扩展。

冷链产业延伸示意图


5、互联网+冷链物流带来深刻变化

互联网和电商经济将使冷链物流向着网络化、分散化、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和运作模式必然要顺应互联网+和电商经济的需要,以顺丰冷运鲜花冷链方案为例。全程温度监控、货物跟踪定位、电子数据交换、管理决策支持、冷库仓储管理系统、条码和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提高了冷链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运作效率,为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顺丰冷运鲜花冷链方案



1661755720916114.png




6、打造节能环保绿色的冷链物流

随着社会对冷库运营的安全性关切度的不断提高,绿色节能、环保、可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氟-二氧化碳复合系统(复叠系统和载冷系统)得到积极推广应用;制冷系统全自动运行以及冷库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冷库的安全性和操作效率;货架的应用明显增加,并朝着高货架、全自动的方向发展;绿色节能的理念在冷库建设中受到关注,一些新建项目要求按照LEED绿色建筑认证标准进行设计;变频控制、冷凝废热利用、感应式LED照明等成熟节能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新型保温材料等新的节能措施开始得到应用。

7、农产品贸易带动临港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由于我国在农产品关税、配额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让步,农产品进口快速增加,除了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净进口趋势延续之外,近几年来,肉类及乳品进口增长尤为突出。这种进口增长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国内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对国外优质畜产品的需求增加,以及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推波助澜,特别是国外畜产品价格与我国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国外优质低价畜产品必然大量涌入。并且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受到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国外农产品的价格优势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改变。农产品、水产品和畜产品的进口增长必然带动临港冷链物流的发展需求。


(五)城市配送发展现状

城市配送是指服务于城区以及市近郊的货物配送活动,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1、市场规模巨大,行业发展处于探索阶段

据统计,2016年全国城配市场规模有10000亿,是快递行业的2到3倍。同城货运司机1300万人,是出租车司机的7倍,城市配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城市配送属于专业的物流配送服务。不同于全国联网专业物流公司的物流服务,城市配送仅提供一个城市从A点到B点之间的短距离物流配送,通常满足“多种产品、单方收货”,或者“单一产品,多方收货”两种不同的需求,配送物品主要以数量大、体积大的货物为主。

当前同城货运仍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较为激烈。整体来看,同城货运市场规模达到万亿,未来同城货运市场将向有序竞争市场过渡,行业弊端将随着行业竞争更加规范。

2、货和车遍布全城,需求高度碎片化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城市配送货源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区域,而是不规则地在城市中分布。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要解决这些散布在全城的配送需求,传统的通过大量布局运力来满足市场需求的物流运营模式已经无法支撑物流企业在物流效率及运营成本方面的诉求。

依托科技发展而演进的现代物流产业中,出现了一批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运营基础的互联网车货匹配的新兴同城运力调度平台,通过技术驱动,深度洞察货主需求,高效协调、组织社会运力,从而提供满足符合货主需求,同时又能够有效配置物流资源的城市配送服务。

3、潮汐需求频现,运力持有成本走高

城市配送呈现潮汐需求频现特征,对配送的弹性化服务提出较高要求。物流企业在为满足潮汐需求而持有运力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在需求低谷期的资源闲置问题,这意味着物流企业需要因此负担很高的经营成本。而共享思维、平台经济则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弹性化满足潮汐需求的解决方式。

4、垂直细分领域配送需求差异大

物流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设施,服务众多行业。按服务范围,可以分为干线、城配、整车;按服务领域,可以根据垂直细分领域划分出多种行业物流。比如电商、家装、生鲜完全是三个不同的行业,而其配送需求却完全不同。众所周知,生鲜产品会要求冷链、温库运输,电商及服装领域会涉及大量逆向物流,而家装配送更多要求送装一体,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配送需求。所以,城市配送需要的是针对不同垂直领域的物流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利用互联网完成车货匹配。

5、配送及其增值服务需求多样化

物流不仅是将货物由A点转移到B点,而是需要为货主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比如,货主首先提出仓储服务需求,同时因为资金需求质押货物,就需要物流企业同步介入物流金融服务。
上一个:工作动态| 全国第三十五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公示 下一个:特殊时期收发快递还安全吗?这几个步骤不能少